5月10日,由江苏省工商联、浙江省工商联、上海市工商联联合主办的“后配额时代长三角纺织服装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主办方邀请了江、浙、沪三地纺织服装企业的100多位企业家,邀请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聚首论坛,洞察风云,研讨对策。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浙、沪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基础最雄厚、优势最突出的地区之一,2004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量在全国占近一半,在排位上浙江为第一,江苏第三,上海第四。自今年1月1日国际纺织服装贸易的配额体制宣告结束,制约中国20年之久的阴云刚下额头,随之而来的一些国家又筑起保护本国产业的“特保措施”等新的贸易壁垒,又使风云再起上眉梢。据论坛信息表露,今年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量不断上升,同时也出现了产品价格下降和国内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不断升高的不利因素。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是纺织服装业大国,但不是强国。配额取消后,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而不是国内众多出口中低档产品的厂家。进入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工业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同时存在。一方面,中国原有的原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其中劳动力价格明显高于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经济规模偏小,产品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因此说,后配额时代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会企业家纷纷表示,当积极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直抒胸臆,愿同国内业界同行共同拼力打造“三个优势”、“一个中心”,即:品牌优势,创新优势,合作优势;以上海为中心,使之营造成中国时尚之都、东方时尚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到那时,同样的产品,国际一流的品牌和市场效应将使产品价格能提高120%左右的巨大增值效益。
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女士深有感触地言道,我们生产的服装,却被国际营销方从品牌、商业经销中赚去70%的钱。所以,她表示,国内业界要立志于“不为他人作嫁衣,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与专家们关于企业打“组合牌”的建议同声相应的是,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提出,应当整合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优势资源,营造加快发展的更高平台,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最后,与会企业共同发布了《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后配额时代共同宣言》,表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加强合作,为中国走向纺织强国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