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视质量管理行业质量全面提升 “质量促进年” 的推动力
在协会“质量促进年”的倡导下,行业高举质量大旗,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今,面对新的一年,行业对质量仍需常抓不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向缝制强国的转变。对此,行业精英齐聚辽宁大连,总结“质量促进年”的收获的同时,并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里规划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春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冬至时节,一股强冷空气漫过大半个中国,东北以至关内随之普降瑞雪。大连也以少有的户外严寒给来自南方的代表一个对北方冬季的认识。“瑞雪兆丰年”,眼前的银装素裹与来年五谷丰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间仍必须付诸大半年的辛勤劳作。可以与之类比的是,2004--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倡导的“质量促进年”,旨在开创行业质量工作的新局面,经过一年来方方面面的努力耕耘,在2004年岁末年终,到了收获盘点之时。
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田民裕理事长的提议下,全体与会代表默哀以悼念在2004年12月18日不幸逝世的原协会副理事长--上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永刚先生。倪永刚殚精竭虑于事业,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实现、上海(行业)主力舰队的优秀重组、以B股增发的形式首次兼并了国际著名品牌”等业绩被业内所敬重,田理事长亦誉之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协会的优秀领导者”。他的“第一世界(德国)加第三世界(中国)超得过第二世界(日本)”的形象说法,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目标,作为一个可行的过程恰恰正在被如东道主大富基等业内企业的实践之中。
田民裕理事长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行业现正处于由大变强的转型期。这一关键时期的工作重点是调整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2003年大力开展产品创新和2004年的质量促进都是为了改变行业只有价格竞争力而无品牌、质量竞争力的现状。为保证行业发展,实现质量、速度、效益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对质量工作再认识,把质量管理放在每个企业工作的突出位置。”
王承康副理事长以《“质量促进年”推动行业质量的全面提升》为题总结了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以来,在协会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质量促进年”开展得有效、有序,已经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各项工作包括:开展了质量经验交流,推动典型,带动行业;加大舆论导向和宣传;对高速包缝机的行检行评;组织专家访问、评价和交流;行业质量先进企业和先进质量工作者的评选;科技委结合质量促进年开展工作;标准化围绕质量主题开展的工作等等。王承康总结道:“‘质量促进年’活动的开展,全面带动了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集中体现在CISMA2004上我国缝制机械的质量得到了中外客商的肯定,部分特种缝纫机的质量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多的国产零配件为外资企业采用,并出现在不少高档缝纫机上……”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王承康副理事长的总结使本来温馨的会场为之一振,气氛更加热烈起来。代表们干脆来了个击鼓传花式的发言,尤其是来自企业的业界精英毫无保留地交流一年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带来的效益、成果,更让本次会议成了名副其实的经验交流会。
“芜湖万通电机”总经理胡道龙坦言,强化质量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效益也自在其中,为了向业内提供优质产品,对某一种电机的试验改进项目就达98次。“天马”管理部部长戴玉林介绍说,他们在走访东亚、东南亚时明显看到了质量提升的结果,即在这些地方原有的一部分日本产品市场份额已为国产货取代,同时也感到了来自国内厂家的压力。“杰克”的郭卫星言之凿凿--品质源于过程,改进基于有效的控制,企业所有的工作要有助于现场品质的提高。宁波“德鹰”的顾总经理强调了人力资源的问题,“市场经济的运作加大了人才的流动,如何稳定员工队伍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我们的产品的完成一半靠机械、一半靠手工,而手工操作对人的要求很高。”上海“威士”吕立毅董事长称创新和质量(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他促进质量的方法也是双管齐下,即从国外引进高水准的人才和在厂房、设备上的“舍得投入”。
苏州菀坪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潘董事长在企业里采取了一整套“健康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予以“特别的护理”,目的在于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因为“质量抓好了,企业才能发展。”菀坪零件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平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遍访欧、日的体会是“差距很大”,国外零部件的生产已发展到利用机械手、机器人的阶段。他拟从培训员工、引进人才和加大设备投入入手,加快发展速度。此时,田民裕理事长建议他在国内走走,意在扩大影响面,使我们的企业再接再厉。
重庆零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经验是及时收集、处理大量的经营管理信息,每月召开质量工作会议。“不仅如此,因为任何好的制度在下边执行的过程中都会有偏差,所以陈总几乎每天去成品检验部门了解相关信息。”熊明庆副总经理说。“上服机”总工程师周妙根接着说:“从2004年特种机的开发生产看出工人基本素质对产品质量的作用。除了将工艺标准细化,训练职工队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是改制过程中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问题。”上海惠工三厂的“让下一道工序对你满意”则在严格的操作过程中凸显了人性化的色彩。高林机电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代表林惠民认为,市场满意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人的素质的影响,做到包括经销体制在内的全程监控才能保证“中国制造”整体质量的提升。
北京兴大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兴国副总经理在会上说:“协会抓住了重要发展阶段的重要工作,核心就是对于质量的意识和相应的科学管理。”北方天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学军表示:“协会不失时机的倡导使企业‘受益匪浅’。除了要在零件精品化上下一番工夫,还要就全世界标准范围建立共享资源,因为未来市场是国际一体化的,只有企业素质综合的提高,才能使产品过硬。”“标准”余守旗副总经理说:“从人工技术层面着手,包括在研究所和与院校结合利用技术模型的理论探讨,不仅收到了一次性合格率比往年提高很多的明显效果,同时建立了今后投入其他机型开发的分析基础。” …… 会场上的发言热烈,上海缝纫机行业协会秘书长雷杰、上海缝纫机研究所所长卫海春也相继发言,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标准化工作对于质量管理和产品档次全面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产品加销售在市场上形成卖点或共振区,才是质量的最终体现”的新颖观点。 在代表发言之后,田理事长热情总结座谈会为:“形式务实、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效果明显。总体来看,各企业不同的经验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由于对质量的重视,全行业的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全行业的由大到强仍然是一项持久的工程、长期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当我们的产品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品牌时才能称得上是强国。就目前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质量,还应处理好质量与数量、质量与成本、质量与管理、质量与技术、整机零件等几个重要关系。”
田理事长最后还表示,2005-2010年是行业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2005年行业的工作重点将是积极研讨企业的发展定位、选择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以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