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22日电 饲料价格成倍上涨,兔毛价格持续下跌,产品销售和饲料成本倒挂,严重影响了我市养兔行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全国最大的兔业龙头企业——市畜产品有限公司的对策是,坚持科技创新,走产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的道路。
在市场低潮时期,抓住机会加大种兔培育力度,对“白中王”长毛兔品种进行选育,这是市畜产品有限公司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作为一个洋品种——长毛兔,上个世纪八十年初从德国引进以来,通过杂交改良成为我国的品种,一直以来,长毛兔品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市畜产品有限公司围绕长毛兔产业,相继建立了省一级长毛兔良种繁育场、20万只规模的长毛兔养殖示范基地等,在浙江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企业创办了长毛兔省级研发中心、国家级长毛兔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形成了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疾病防治、饲料生产、规模饲养、产品收购等六大服务体系。通过这一系列努力,2006年“白中王”长毛兔顺利成为省级长毛兔新品种,这意味着我市作为“长毛兔之乡”告别了依赖国外种兔的历史。目前,公司正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实施“白中王”长毛兔种子种苗工程,争取早日列入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兔毛产品开发,把生产基地变成加工基地,这是市畜产品有限公司应对市场风险的对策之一,也是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方向。企业创办之初,以收购兔毛原毛进行销售为主,不仅附加值低,而且市场风险大,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肋”。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兔毛产品开发力度,从2007年起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从意大利引进了4台套先进高档的兔毛纺纱设备,目前已形成年加工500吨兔绒纱线的能力,彻底改变了原先单一靠收购兔毛原毛的历史,提升了产业层次。
如何帮助兔农度过眼前难关,市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完善长毛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促进长毛兔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麻剑雄告诉记者,为降低市场风险,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在意大利、上海等地设立了兔毛销售窗口,下一步要积极与兔毛主产区开展协作,打算在四川、贵州等省市建立“白中王”长毛兔外拓基地,进一步扩大我市种兔销售范围。目前公司正积极申报“吉尼斯”纪录、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记者点评:在困难面前,市畜产品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品种选育,走产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的道路,这将为全市兔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今日嵊州 作者:章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