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纺织行业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的时候,全世界的纺机制造企业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许多国际著名的纺机设备都在中国的纺织企业里飞速地运转着。毫无疑问,这些设备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这些著名的纺机制造企业在中国赚到了大桶的黄金。有的企业甚至不甘于仅仅把设备出口到中国来,而是带着技术和资金扎根到中国本土来建厂。那么,这样一块诱人的市场,究竟还有多大的需求潜力呢?
企业追求规模效益
纺织产能还会扩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纺织工业的增长速度不会像前两年那么快,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还会继续扩大规模。
自从1999年中国纺织工业完成了大规模压缩淘汰落后棉纺细纱机的改造之后,纺织行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中国新增棉纺锭3000万枚,纱线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660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1094.8万吨,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布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77亿米,上升到2004年的417亿米,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化纤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695.4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1424.5万吨,平均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五年内生产能力翻了一番,仅2003年、2004年两年间,新增年产3万吨及其以上化纤短丝生产能力的生产线70多条。纺织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疑使纺机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空前火爆的局面。业内专家分析,目前纺织行业的规模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仅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中国纺织行业对纺机设备的需求非常有限了。而事实却并不尽然,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并不会因为全社会总量达到一定数量了,就停止上规模。因为他们除了追求产品的竞争外,还要追求本身规模的竞争。所以,企业有时不考虑总量到底有多大,是否供大于求,而是考虑自己是否有竞争力,因为了追求规模经济,仍然会扩大产能。同时,也正是因为供大于求,才使竞争更加激烈。
顺应产业结构调整
高档设备需求趋旺
随着中国纺织行业从数量增长逐步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技术进步对于设备的需求潜力会将更大。
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整体装备水平还不高。以几个大的行业为例:棉纺织行业1999年压锭完成后剩下的3600万锭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更新淘汰的。而化纤行业由于前几年上得比较猛,因此化纤设备数量增长的余地不大,主要是以更新换代为主。长丝要走差别化的路,短纤要走大型化的路。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今后6万吨涤纶短纤设备很快就要淘汰以前的1.5万吨了,甚至这几年新上的~大批3万吨涤纶短纤设备在生产中也逐渐显示出其劣势来了。
另外,中国织造设备的整体加工水平普遍偏低,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无梭织机都在3万台左右。今后一段时间,
中国企业对中高档织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前几年,所谓的“下有梭、上无梭”时代,大多数企业上的是中低档的无梭织机,而这几年上的已经趋向于中高档了。从2004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制造的有梭织机、普及型剑杆织机销售已经开始减速。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中国的纱线目前进口大于出口,一方面是棉花价格的问题使得进口纱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织造能力提高了,国产纱线在国内就可以消化掉,那么对织机的需求也就不言而喻了。
针织、印染设备也都到了要更新换代的时期了。针织行业这几年技术进步、产品结构调整非常快,特别是针织面料外衣化,产品功能发生了变化,对设备也有了新的要求。前几年中国企业使用的大多是普通大圆机,这几年已经发展成电脑大圆机了。
所以,从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对纺机产品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