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记者:服装展会处于协会整体服务框架的哪一个层面?具体如何实施?
陈大鹏:随着协会工作的不断细化,除了通过职能部门对产业进行研究、分析、预测,经由7个专业委员会联络和沟通1400多个会员企业外,更完备的服务框架需要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支撑。展览会是协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单靠协会的职能部门完成不了,专业化的事情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操作。协会成立展览公司是符合行业、企业、市场需求的市场化行为。
记者: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还是国际上通用的方式?
陈大鹏:国外的很多专业展会都是协会主办,由专业化的展览公司来具体承办或运作;也有专业化的知名展览公司举办专业化的展会,同专业协会合作。总之,协会与展会息息相关。目前国内的许多展览会都在由过去组委会这种非法人主办的形式,转变为由专业展览公司操作。
记者:展览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陈大鹏:展览会必须符合办展宗旨,即促进行业发展,特别是协助企业开拓市场,增进企业间交流,推动中国商业体系变革和企业经营模式调整。展会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就会发展,否则将被行业和市场所淘汰。
记者:经过12年的历练,您能对CHIC做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吗?
陈大鹏:CHIC走到今天符合了行业的发展。尽管与国外某些成熟的专业展会相比尚有不足,但并不因此而抹杀它的专业性。如每年CHIC都因大量非专业观众的参与而人满为患,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消费者愿意参与到这样一个消费品的展会上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现象,需要假以时日来引导。
记者:CHIC近两年的变化十分明显,总体思路是否有章可循?
陈大鹏: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尝试为CHIC重新定位,将它从过去作为服装传统产业的象征转而向时尚领域推进。CHIC2004的主题是“共赴时尚之约”,CHIC2005将立足“与世界共享”,这与整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相关。随着2005年世界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全球服装业正处在合作与交流的大趋势之中。
记者:此次CHIC2005欧洲招展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陈大鹏:一路上,我们与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服装协会、企业、媒体进行了广泛交流,向他们表明中国的产业和市场是开放的,经过十年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已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的规模和水准在国际上堪称罕见,我们有一流的设备,可以加工任何要求的服装,同时正以开放的胸怀欢迎海外品牌的进入。
记者:我们拿什么来吸引海外品牌加盟?
陈大鹏: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是问题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入口,也就是CHIC;其次要选择有效的进入方式,企业不仅要有全球化的经营战略,还应当在中国市场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本土企业的生产优势、市场优势,结合自身的品牌优势、设计优势,实现强强联手的品牌合作。我们一路都在给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介绍中国服装业的品牌情况、销售模式、营销策略,让他们知道通过CHIC可以接触到中国最优秀的服装企业,从中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
记者:重视海外招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陈大鹏:一个展会的海外招展数量决定了它的国际化水平,其中包括海外展商和海外观众两项硬指标。随着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服装协会不仅服务中国企业,同时也服务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CHIC2004跨过了分期办展这道门槛。CHIC2005将继续沿用分期办展的形式,巩固好已有的格局,把服务做得更到位。
记者:目前服装展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陈大鹏:如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企业的需求。对此,我们很有危机感。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析行业的发展、企业和展商对展会的需求、商业体系的变化、专业观众的走向,并作出及时的反应,一个展会要死掉是很容易的事情。评价一个展会成功与否、必要性有多大,关键看展商的反应,而不是现场有多么热闹、活动有多么丰富,短期也许可以,但长时间肯定不行。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未来展会市场的竞争格局?
陈大鹏:未来一段时间将呈现“展会+洗牌”的格局,看谁会在市场的自然淘汰中最终立足。除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高级成衣展是由协会主办,大连国际服装节、中山沙溪的中国休闲装博览会由协会挂名主办外,其他由地方举办的服装展会今后也一定会走上专业化运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