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中棉行协[2004]79号
关于印发HVI棉花检验座谈会会议纪要的函
各有关单位:
针对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科学检验,采用国际通用的大容量快速检验仪(HVI)检验棉花质量,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等的要求,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于5月15日在山东德棉集团组织召开了HVI棉花检验座谈会。
会议就HVI棉花检验一系列问题达成了一致的观点,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次座谈会的内容与意义,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决定印发这次座谈会的会议纪要,望各有关单位给予关注,有关建议及要求可直接与我们联系。
附件:HVI棉花检验座谈会会议纪要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2004年5月21日
附件:
HVI棉花检验座谈会会议纪要
针对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的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科学检验,改变目前主要靠人员检验确定等级的传统检验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大容量快速检验仪(HVI)检验棉花质量,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并研制全国棉花色征图及应用软件,制定适应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HVI棉花检验座谈会。
在德棉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座谈会于2004年5月15日在山东德棉集团召开。会议由王玉琦副秘书长主持,东华大学程隆棣博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王智理事长以及9个企业代表共11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程博士首先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起草“中国棉花大容量快速检验标准”的三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第一次会议主要议题是“色征图编制说明”;第二次会议的主题是应用美国HVI快速大容量棉花检验仪器制定我国棉花相对应的标准,主要是围绕Rd和+b展开;第三次会议主要内容是确定棉花检验仪器的标准草案。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看法及观点。他认为美国HVI快速大容量棉花纤维检测系统不能由我国自行设计的“色征图”来借用。这是由于美国的棉花品种种类相对较少,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美国棉花研究人员在经过十多年的跟踪检验和大量的相关性实验,摸索出了一套美棉的棉花品级和纤维色谱的相关关系,即便这样美国的HVI系统还需要每年通过大量标准的美棉棉样对其进行校正。而中国的棉花品种非常繁多,种植区域相当分散,棉花品级与纤维色谱呈何种相关关系,目前还没有科学合理的结论。在现行条件下,只能先采用美国的HVI快速大容量棉花检测系统,附之中国棉花纤维“色征图”作为过渡,同时立即展开该领域的系列研究,探讨中国棉花等级和纤维色谱的相关关系,建立我国自己的多通道光谱系统,来检验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级棉花。
他还就仪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标准的制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国的棉花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4,我国的棉花加工能力占世界的1/3,而美国的加工能力只占世界的15%,因此他提议建立适合我国棉花的检测标准,以维护我国棉农和棉纺企业的利益。
企业代表们在听完程博士的评述之后,也都积极的谈了在企业应用HVI检验棉花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美国HVI快速大容量检测仪器的看法,他们一致认为此仪器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优点,但在检测我国的棉花质量时,出现了许多与我国传统检测方法不相符的情况。如美棉以白度为基础检验,而国内棉花并不是越白越好,显然从白度和黄度上定等级是不合理的。针对HVI检测仪器检测我国棉花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代表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增加关于检测中国棉纺企业特别关注的短绒和异型纤维的方法和标准等。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王智理事长认为我国棉花与美国棉花不存在相关性,两个体系不能相互传递,一定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理论模型,弄清仪器是贸易用还是纺织厂用,这样才能制定标准。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还在会上简要介绍了他们企业研制HVI检测仪器的情况,到2004年8月将有6套机器下线。但其仪器很接近国外UST公司的HVI检测仪,究竟能否适用中国的棉纺织企业,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程博士建议,首先应该摸清楚HVI仪器的基本原理,再在我国棉纺行业对棉花进行传统检验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创新,满足我国棉纺织企业需要。
最后王玉琦副秘书长对这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并与程博士和企业代表们达成一致观点:我们目前采用美国的HVI检测系统作为过渡,同时必须加快科研的步伐,研究出和中国棉纺行业生产过程中对棉花检验要求相关性能较好的检测仪器,并能指导棉纺加工的过程质量控制,制定适合中国棉花的检测标准和对进口棉花实行中国标准检验,兼顾流通与纺织企业两方面的利益。她还表示我协会将继续大力关注此类问题,为棉纺企业尽最大能力做好服务工作。
座谈会于当天下午顺利结束。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200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