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产品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纺织产品,国际针织品消费和贸易额年增长幅度均达到5%。中国针织消费额年增长10%以上。
改进产品设计
崇尚自然、时尚、运动、休闲和个性化是针织品开发方向,产品设计要发挥针织面料质地柔软、吸湿透气以及较高弹性与延伸性,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等特性,从设计角度,全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时尚设计意识和设计理念,从工艺设计和服装的层面探索规律;完善针织装饰产品、产业用品、辅料的艺术、外观、造型等设计、探索经编等各类面料在内衣、休闲装、运动装、泳装、沙滩装、外套、职业装等的应用;推动服装企业与针织企业的直接交流,引导面料开发。
加速自主研发
中国是内衣、T恤衫等各类针织服装和面料的生产大国,产品提升的关键在于扩大新原料的应用,推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针织原料除常规纤维外,还包括:PTT、Coolmax、CDP改性涤纶等特性纤维;天丝、莫代尔、丽赛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丝纤维、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纤维;碳纤维、不锈钢纤维、芳纶、聚乙烯等特种纤维;各种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
重点开发和需要改进的产品有:弹性、无缝、调整体型及装饰内衣、睡衣、针织牛仔服装、套装、休闲服、运动服、职业服装等;弹力面料、装饰面料、花边、女式紧身装和胸衣用面料,运动服装用面料、绒类面料、仿真面料、装饰带以及产业用针织品等。 推出功能系列
通过原料的组合和后处理技术的改进,针织物可达到吸湿速干、增强弹性和弹力回复性、增加柔软度、蓬松度和改善手感等效果。
功能包括:保健性,如抗菌、防病毒、远红外、负离子、蓄能、护肤、芳香等;防护性、如保暖、防水透湿、抗静电、阻燃、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等;易护理性,如抗起毛起球、抗污、拒水、拒油、硬挺等;环保性。
完善标准体系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针织产品标准应当突出最终产品的性能指标(包括考核指标与额度)的规定。要关注处于开发阶段、市场潜力较大的产品的标准,突出标准的前瞻性。 针织服装款式变化很快,应当根据中国人体体型特点和针织产品的特性、常规款式的变化重新制定针织服装的尺寸系列、增加号型、同时规范分类。
关键指标包括:水洗尺寸变化率、抗起毛起球、悬垂性、抗折皱、透湿率、透气率、面料吸水面积扩散速率、水分挥发速率、染色牢度、主辅料对色、牢度等;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等安全性指标;功能性产品,如免烫针织服装、吸汗速干服装、紧身弹性服装的功能性指标等。
加速品牌建设
内衣、袜子、T恤衫、针织面料是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主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培育有区域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和国内外知名品牌;重点培育经编、内衣等产业集群。
新技术、新设计和具有良好性能和功能性产品持续稳定增长,逐步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要积极要推行:棉针织物冷轧堆、生物酶处理及针织物染整处理等离子技术、低浴比染色机、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废水处理后回用,定型工序的余热回收技术。
推广新型助剂和染料的应用,提高上染率和生产效率。加强污水处理的控制和规划。通过技术先进、减少前处理、染色环节中助剂、染化料的投入量,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或使有害物质可自然降解,降低能耗和水耗。(本文作者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