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FashionShanghai2005)侧记
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FashionShanghai2005)作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重头戏已成功地降下帷幕。FashionShanghai2005凭借长三角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身优质的服务,突出了“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办展思想,从1995年开始,历经十余年发展而不断成熟,逐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业界象征和纺织服装时尚的风范。FashionShanghai2005的成功之道,值得业界的关注。
2005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于4月12日~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各纺织面料名企、服装大师、名模、巨贾蜂拥申城,登陆浦东。作为上海服装纺织博览会的承办单位,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与上海国际展览公司等积极投入组委会的活动,同去年相比,今年展会取得了更为可喜的成绩。在人们纷纷猜测,成功光环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大手笔?
树立展会品牌全面服务市场
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杜双信董事长特别强调,今天,全国各地纺织服装方面的展览会层出不穷,上海纺搏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枝独秀,树立有自己特色的展会品牌,除了用足上海的地域区位优势,还须下功夫将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办展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FashionShanghai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展会,必须做成长中所需作的事情,从规范形象、追求品质、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等方面着手,强化招展力度。
随着纺织业的“东移”和国内政策的逐步放开,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和纺织业的地域中心,组委会发挥服务型企业的特点,并在市场化的运作中,注重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双管齐下。今年,FashionShanghai2005与中国纺织报等近50家媒体和网站合作,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将展会的宣传提升到新的层面。
充分利用优势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的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面临国内外同行们空前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上海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博览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该展会的组织者在保持相当数量国内企业参展的基础上,重点开拓海外客户,今年参展的有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土耳其、韩国、日本等欧洲、美洲、亚洲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展商。其中英、荷、美、土等国家展商均首次参加上海服装纺织博览会,拓展工作卓有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展览公司高度重视韩国时装业在亚洲的作用和地位。此次韩国时尚协会和汉城市设计师协会首次组团赴沪就租订多达20个展位。同样,澳门贸促局保持参展热情,继续组团来沪,租订了8个展台。
注重专业贸易形成产业链互动
按照上下游企业和地区特征,本届展会设立了海外服装服饰馆、国内服装服饰馆、童装用品馆、纺织面料馆、功能性纺织品区、家用纺织品名品区、高档辅料展区、纤维纱线区等,各有特色。其中,400平方米的形象中,还把参展者组织起来,辟出一块展品区,展示四大流行特色的参展面料。
此外,随着国际家用纺织品市场的发展,组委会做出新举措,将家用纺织品从纺织面料中脱离出来,单独设立专区;而国内名牌衬布首次集中展示也成为此次博览会的新亮点。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产业链互动,使现场的参展企业彼此沟通、交流和贸易洽谈,同时也便利了进场的专业观众与买家直接地了解纺织服装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诚邀大牌参展备受业界推崇
为体现上海服装博览会的权威性和档次感,必须要有国际著名公司和品牌服饰参展。为此,他们全力以赴、竭诚邀请国际大公司携带名牌服装赴沪参展。
此次展会吸引到了众多国际大牌:美国卡纷(Carven)———法国时装界的尊贵品牌,国际时尚的象征,精品之典范;英国JohnSmedley———200多年家族经营的针织老牌和闻名于世的细密针织技术,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备受各界人士推崇;还有美国的Sketches———全球排名第三休闲时尚品牌,引领市场新潮;世界驰名的日本YKK公司等,进一步提高了参展热情和力度,展出面积较去年扩大了一倍。国际“旗舰”公司参展,更使上海服装纺织品博览会璀璨夺目。
在时尚与市场中突围
目前国内外展览会很多,各有特点,而上海市服装文化节的博览会强调什么,是强调市场、还是突出时尚?明确品牌的定位很重要。商贸性作为衡量展会成功与否有多种尺度,展会的成效是其中的关键。上海要打造第六时尚之都,时尚性也必不可少。上海纺博会作为国际服装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单纯的贸易平台,更应加入时尚的内涵。因此,FashionShanghai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应体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品位和时尚性,这就需要寻求两者的最佳平衡点。fashionShanghai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向世界展示了上海的形象。
按照规划,FashionShanghai实行“三步走”战略,一年上一个台阶,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全国一流的贸易平台。作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本届展览面积已由上届的35000平方米增至46000平方米,参展企业达到1300多家。展馆数量也由去年的3个馆发展到4个馆,明年,规模将扩大至5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