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农业部、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林厅、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中国棉花研究所等单位10余名专家对徐州市农业局承担的国家863重大科技成果“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示范推广”子专题进行了验收,专家们现场考察了中棉所41示范推广基地,听取了项目专题主持人陈平同志的技术工作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进行了提问和答疑,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已占棉田总面积的80%。抗虫棉对有效控制棉铃虫的暴发,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棉花质量和种植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抗虫棉的上述优点,徐州市部分棉农对抗虫棉产生了盲目的追从,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棉农的“恐虫”心理,将各种假冒伪劣棉种冠以“抗虫”名目混入市场,高价出售,造成了棉种市场良莠不齐和多、乱、杂的现象,给棉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徐州市农业局成功引进了国家863重大科技成果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1,该品种是利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双价抗虫基因(Bt+CPTI)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基因抗虫棉品种,2002年4月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和国家安全性评价,这一品种对棉花生长阶段发生的二、三、四代棉铃虫均具有较好的抗性,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产量高,早熟性好。而且,该品种能较好适应该市生态环境,适宜纯作春棉、麦套春棉、洋葱套春棉,大蒜套春棉等多种栽培模式,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2年,该市示范繁殖基地2000亩,经过专家现场测产,皮棉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田间纯度9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