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转型,看台企凹凸如何走上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15-12-22
“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只有产品、技术综合创新才能立足市场。”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常青说道。
在11月30日举行的义乌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众多行业领先知名企业齐聚一堂,纷纷携带各自的“高精尖”产品强势亮相,凹凸作为比邻而居的实力企业,以当仁不让之势,展出了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台湾凹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泉州投资设立的分公司。公司投资总额达1000万美元,是集开发、研制和生产为一体的技术型企业,每年制造各种高性能针织大圆机近千余台。
台资和台企,历来是泉州经济领域的一支劲旅,当下,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泉州制造”迎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这一过程中,身处泉州的台企凹凸扮演着什么角色?它怎样一步步与泉州经济融合?又是怎样走向泉州针织机械领域的高峰。近日,中国纺机网的记者深入「2015义乌纺机展」凹凸展台,一探究竟。
坚守科研,成果累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企业产品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面对激烈的挑战,摆在企业面前无非就两条选择:不进则退。凹凸这里想都没想,潜心研发,终于苦尽甘来。
双头立体鞋面电脑编织机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使用双头双系统的机器。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设计、调整,不断提高机器精密度。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日东告诉中国纺机网:“在这个机头里面,做了一个国家专利的设计,通过这个设计,在很短的针板里放两个机头,每个机头都是双系统,这样可以同时(生产)两片,在同样的时间,可以做一双鞋面,这样效率可以达到完完整整的两倍。”
除此之外,外形酷似蘑菇的巨大机器——三功位电脑提花调线毛巾机也是凹凸精密多年研究的最新成果。几百根线从四面八方连接到机器里,按照输入的程序,机器自动织出各种花样的针织面料,立体花纹、多重色彩都不再话下,产品一次成型,省去了后续的刺绣或印花工序。
十几年来,凹凸就只专注于此类提花机的研发和生产。通过和一些研究所合作,凹凸把最初的简易提花机升级成为了全自动数控产品,正是有了自己的专利和生产线,这款产品成为了业内首创,产品供不应求。
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部副总俞剑华:“这款机器算是首创,因为国外也没有这个机器,国外只是做到提花没有变色,我们还增加了变色,所以把它各种功能加在一起,让它这个产品更具有优越性跟市场的竞争性。”
数控技术“搭台” 订单逆势增长
作为福建省率先实施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试点城市,2014年以来,泉州把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政府领航、企业竞发,如今,泉州的不少企业正飞速投身“数控一代”的洪流,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泉州制造”向“泉州智造”转型。凹凸便是其一。
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日东:“比如说这款鞋面,在横机上面编织的话,编织一片需要12分钟。像我们新研发的这款机器,十二分钟就可编织一双。”
采用触摸屏人机界面控制,可根据程序设定,自动编织鞋面,相较于普通的鞋面一体机,这款双头鞋面一体机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而采用人工生产,一双鞋面则需要耗时6个小时。企业管理部协理傅炳雄告诉记者,这款数控设备亮相市场后,短短几个月就售出超过300台,订单连年增长。
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管理部协理傅炳雄:“数控技术是未来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它除了能大量解脱劳动力之外,它还可以改善原来手工方面的不足。今年上半年的订单,整体要比去年的订单要增长10%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运动鞋的销量为60亿双,其中20亿双为跑鞋。专家预测,今后10%为一体鞋面跑鞋,新型智能化鞋面编织横机的需求量可达10万台,产值超过250亿元。从中尝到甜头的傅炳雄透露,未来企业将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同时积极向国内知名高校借力,提升一体鞋面数控设备性能。
大型展会不仅是企业展示的平台,而且也是反映市场强烈讯息的渠道,通过近几年的展会情况,不少企业都在感叹国外市场正在复苏。对于国外市场的崛起,凹凸精密深有感悟,“除了传统的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包括南美、欧美等地区的订单量,也比往日有较大增长,增长幅度超过30%。”